首页 > 相关新闻
长三角化工面临历史机遇

长三角化工面临历史机遇

长三角化工面临又一个历史机遇。2008年8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指导意见》的通过,意味着提了十多年的长三角一体化正式上升为国家意志。这对该地区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那么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石油和化工产业应该怎样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过去长期居国内同行业前茅,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也是我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之一。2007年苏、浙、沪2省1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超过5.5万亿元,占到全国经济总量的22.6%。石油和化工产业是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支柱。江苏、浙江和上海3地都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和化工生产基地,在“九五”、“十五”期间,石油和化工产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产业链看,该地区非常巧妙地选取了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链中的下游环节。该地区原油储量很少,却成了我国重要的原油加工省份,并且原油加工量持续增长。特别是该地区十分注重把下游产业做大做强。如长三角地区的塑料产业十分发达,在塑料产业的带动下,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塑料模具最重要的生产和进出口基地之一,年产值接近100亿元。
  上世纪80年代,江苏一直是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第一大省,石油和化工总产值长期居全国第一,只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才让位给山东,但也长期位居前几位。浙江也不甘落后。从2003年到2006年期间,浙江省石油和化工产业每年增加500亿元左右的营业收入。2006年浙江省2145家石油和化工企业主营收入达2680亿元,利润总额达130亿元,出货值达到313亿元,在全国占了相当的比重。上海近年来的石油和化工产业已经冲到了全国前列,目前已经拥有了国内一流的石油化工园区。近年来上海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较大,销售收入在全国的排名虽有所后退,但其石油和化工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在全国均居于领先地位。长三角地区石油和化工产业具有独到的魅力。长三角地区也是石油和化工产品物流储运的重要区域。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等大港口群中,长三角地区港口群货物吞吐量最大,化学品物流也成为其主业。随着上海化工区、南京化工园区和宁波化工园区等的崛起,以及张家港、江阴、宁波大榭、镇海等重要港口的发展,长三角地区的石油和化工物流需求和市场规模也获得了快速的增长。
  从企业结构看,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发祥地和聚集地。在全国民营经济总量中,长三角地区民企数量占到近三分之一,产业规模占全国民营经济总产值的比例超过40%,民营经济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以江苏为例2006年底该省,民营企业数量达到50.7万家,居全国首位。仅江苏宜兴和武进地区的化工企业就曾达上千家之多。民营企业为长三角地区带来了市场经济的勃勃生机和活力。而长三角地区的小化工企业曾在该地区化工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乡镇化工”模式后来在全国各地铺开。长三角是我国石油和化工产品物流储运的重要地区。上半年,长三角各港口共完成集装箱吞吐2325.2万标箱,同比增长16.6%。图为忙碌的上海港口运输。不过现在一直被掩盖的劣势显现。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对外界的变化越敏锐、受影响也越大。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受近年来外部需求减弱、劳动力及原材料成本上升、货币政策从紧等一系列因素影响,长三角地区率先感受到阵痛,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进入2008年以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性。持续高企的通胀压力、国际经济环境的反复多变、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都使得敏感的长三角地区面临新的挑战。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江苏省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达16%,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亏损额同比增长56.5%;浙江省规模以上企业亏损的有1.07万家,亏损面达19.6%,同时新增企业数和注册资本金3年来首次出现下降,企业关闭数同比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一直被长三角地区的优势所掩盖的劣势也开始显现。土地受限——长三角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土地一直是该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从南京到上海的长江两岸,从上海到宁波的沿海地带,集中了近10个大型化学工业区,且拥有两大国家级化学工业区。在发展石油和化工产业方面的区位优势、资金优势、产业优势、科研优势无可比拟。但是,长三角地区大部分城市目前正受到缺水、少电、土地资源紧张等瓶颈的制约,资本向外扩张的趋势日渐明显。原材料受限——统计显示今年1~5月,江苏省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升了7.5%,其中燃料和动力价格上涨了15.7%,工业生产成本总体上升了29.8%;同处经济领跑地位的浙江省日子也不好过,上半年该省燃料动力类购进价格上涨了12.4%,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购进价格上涨了28.5%;上海市上半年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了11.1%和8.4%,化工材料和电料价格分别上涨12.3%和8.1%,涨幅同比提高了4个和7.7个百分点。
  小化工企业受限。在长三角的化工企业中,小化工企业从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这本是该地区经济重要的支撑力量,但在越来越追求规模效应、越来越青睐高新技术的时代,小化工企业的弊病也越来越突出。2007年5月,南京市环保局局长严苏扬在该市化工企业整治会议上列举了一组数据:南京市小型化工企业创造的经济总量只占全市工业经济的5.6%,税收只占4%,仅拉动1%的就业,可它带来的污染负荷却一度高达20%~50%。在南京市溧水县,一家小化工企业的挥发酚排放量居然比扬子石化还多。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浙江省精细化工的产出规模占石油和化工产业的20%,但其“三废”产生量却占到40%。小化工企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严重影响到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为此,该地区不得不开展了一场小化工企业的整治运动。2007年,江苏省共关闭小化工企业1934家,其中太湖流域关闭1197家。今年,该省将再关闭小化工企业1162家。近日,从南京市安监局传来消息,该市目前已分5批关停了小化工企业118家,距关停136家的目标只剩下18家。在浙江,2007年初发布的《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将加强化工产业引导,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矛头直指小化工企业。除了关停并转已有的小化工企业外,长三角地区还大大提高了化工企业的准入门槛,从源头上禁止小化工企业的进入。
  苏州制定了《苏州市产业导向目录》,进一步提高环境准入门槛,把排污总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南通市出台了《市政府关于加强新建化工项目管理的意见》,其中明确要求“严格禁止其他地区淘汰的技术水平低、污染重的小化工项目转移到南通市”。今后长三角化工应往精细化、园区化方向发展。将来方向是:争取成为中国研发基地。就在长三角地区发展面临困难的时刻,国务院及时出台了《指导意见》。业内专家认为,《指导意见》的核心内容是要求长三角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而石油和化工产业在这个调整中要选准角度,明确目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总体上看,长三角地区化工产业的产品结构相对来说比较合理,但受土地紧张、能源紧张、人口密度大等因素的影响,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部分高污染、高能耗的化工企业肯定会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下,长三角地区化工产业应着手升级。顾宗勤表示部分污染严重的企业将面临关停。部分污染小,但长三角地区环境容量无法接纳的企业可以采取搬迁的方式。另外,针对原料紧张的问题,化工企业可以考虑与中西部的生产基地、厂矿对接,将后加工产品的生产放到中西部,而研发放在长三角当地。
  对于化工企业自身来说,就是要搞好产品结构调整和深加工,生产附加值高而污染小的产品。“当然,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在根本上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顾宗勤说。随着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今后长三角地区将更多的是发展污染小、产值大的精细化工等新型产业。因此一方面化工企业应该关停落后的产能和设备,推行循环经济,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另一方面企业可以考虑往规模化、园区化方面发展,通过聚集效应,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的关联度、集中度和竞争力。“对于化工企业来说,长三角一体化既是挑战,也是一个发展的机遇,能够增加企业在当地的生存能力。”这些要求已经在长三角各地的发展计划中得到了体现。近日,浙江省印发了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将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列为该省的重点工作任务。该计划明确表示,浙江省有关部门将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重大工业项目计划等,明显提高传统产业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使皮革塑料、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等6个重点行业的规模、效益和技术水平均居全国前列。到2012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0%左右。此外,该省还将高效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绿色化工技术列入重大科技专项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