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新闻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化工企业如何积极应对

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增长放慢。美国次贷危机加剧,世界经济滑坡;国内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汽车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出口增幅回落,化工产品的需求不旺。上半年石化、化工市场行情保持高位,主要依靠高成本来支撑。而近期原油价格一路下滑,却使成本支撑这个主要支柱轰然倒下。在下游需求不足和上游支撑不再的双重压力下,从8月份开始化工产品行情就出现明显下跌走势,9月份这种状况更加严重,产品价格下跌面更广、下跌幅度更大。PVC、PE、PP等塑料原料,硫酸、烧碱、纯碱等无机化工原料,甲醇、三苯等有机化工原料市场行情都普遍走低,有的化工产品甚至陷入价格成本倒挂的境地。因此原油暴跌,带来的原料成本降低的利益,远不及产品降价、开工率降低和因资金周转放慢造成的财务费用增加等方面的损失。
  经过几轮提价风潮,众多石化产品的价格已经创下了历史高价记录。当一次次的涨价也不能保证赢利空间时,关闭工厂和削减产能也不是发展的长久之计,行业领先企业尝试转型,以避开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带来的负面影响,寻求可高速增长的模式。就化工行业来说,不同的产品系列受到行业周期和成本波动的影响各有不同。例如烯烃类产品处于产品链的前端,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大;而沿着价值链向纵深延伸,功能性化学品或面向终端的产品系列就会有良好的赢利态势。从市场分布来看,中东、亚洲等新兴市场因其旺盛的需求,又比北美和欧洲有竞争力。
  在转型的队伍中,陶氏化学再次走在了前列。从2006年开始,陶氏化学就开始通过建立合资公司的方式来将其传统优势产业能源化工业务的资本密度稀释,投资利润更高的功能产品及应用市场业务。随后陶氏化学又将其一半的PE、PP和PC资产以9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科威特石化工业公司,后又与中国神华集团在陕西榆林的煤化工项目开展合作。在转型的时,陶氏并没有完全放弃石油化工主业,而是通过合资的方式将其转移到科威特、中国等新兴市场和能源生产地区,其战略调整思路清晰可见。陶氏化学负责基础塑料及化学品业务的执行副总裁甘博睿在年初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就曾表示,“陶氏的基础产品与功能性产品比例是50:50,而公司的目标是加大功能性产品的比例,将其变成30:70或20:80。”到7月中旬,陶氏高调宣布收购罗门哈斯,这个调整比例的目标就变成了现实。  
  化工企业向专业化、下游化转型,向新兴市场迁移的趋势从2006年就有迹象,近两年来这种趋势愈加明显。近日涂料生产商PPG公司表示,在过去的几年该公司已经将关注点由玻璃和化学品转向涂料和专用产品;其涂料、光学及专用产品目前占年收入的80%以上,而10年前此比例仅为42%。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加强了其在北美外的市场地位。
  一方面原材料和能源成本的大幅上涨导致赢利大幅下滑,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疲软生产商无法提价。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商们只能削减产能以度困境。“关闭、裁员”与“涨价”一样也成了近来常见的词语。其实除成本的压力之外,众多化工企业关闭生产装置、削减产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东大量新增产能的冲击。与北美和亚洲的企业相比,中东石化显著的成本优势使其它具有无可比拟的竞争力。
  尽管化工行业的生产商已经成功推高了价格,并采取了多种措施弥补成本高涨带来的损失,但成本上涨仍然影响到了公司的赢利能力。
  面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很多国内外大型化工企业都想意向从上游基础化学领域逐渐向下游产品市场转型,逐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同时,化工企业应该摒弃两败俱伤的单纯大打价格战做法,通过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提供企业效率,积极开发新产品,拓展产品新用途,走产品差别化发展之路,以求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