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新闻
金融危机下企业怎样面对贸易壁垒?

受国际金融危机加深影响,一些国家出台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措施,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滥用WTO规则允许的贸易救济措施,主要是指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二是使用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如有的国家提高了进口关税,采取禁止或者限制进口、技术性贸易壁垒等。
  2008年10月以来印度密集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17起贸易救济调查(反倾销调查10起、反补贴1起、特殊保障措施2起、一般保障措施4起),涉及青霉素工业盐、热轧钢、汽车转向轴、炭黑、瓷砖、亚麻织物、轮胎等产品,涉案金额约15亿美元。此外,印度还于近期对中国钢铁、化工、纺织等产品实施进口限制措施。1月23日,印方宣布禁止从中国进口玩具,为期六个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中国政府对印方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频繁地对中国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并实行进口限制表示严重关切。
  2009年1月23日,印度发布公告,宣布自即日起禁止进口三个海关税号项下的中国玩具,禁期为6个月。玩具行业的生产链很长,涉及纺织品、金属加工、塑料化工等20多个行业,中国玩具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产业基础已经相当成熟,无论从原材料储备和加工技术,都不是一般国家可比。专家们也纷纷表示,随着经济衰退在世界范围逐步扩散,各国间更多的贸易壁垒将出现。
  自2月1日起,部分塑料原料、塑料制品的出口不再受限。这是为保持我国外贸稳定增长,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进行的一次调整。由于产业自身的一些问题,近年来我国一直在限制塑料产业的出口。即使如此,塑料行业依然如火如荼。然而,进入2008年,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扩大,国内外需求极剧下降,塑料产业开始走下坡路。很多作坊式塑料制品加工企业纷纷倒闭,部分大中型企业也开始减产,甚至停产。
  如今的塑料产业面临三大困境:资源、市场和环境,要想崛起必须打破这些桎梏。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国内塑料制品的市场不断趋向饱和,国外市场也由于金融危机开始紧缩;生产塑料的原材料——石油也在不断被消耗,越来越少;而塑料制品的最终归宿及其引发的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也逐渐被世界各国所重视。
  塑料制品的出口还要面临进口国的各种贸易壁垒,如质量、税收、价格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此前,我国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出口量大,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更是严重影响了产品的销售,反倾销案件时有发生。
  如今各国都在保护自己的民族工商业,价格战可能会比以往更为激烈,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也就无形中建立起来了,而我国的出口企业应做好心理准备。相信这次的印度对中国玩具的“禁玩令”还仅仅是一个开始,我国的出口企业尤其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企业应注重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与档次,提升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打造我国自有品牌产品。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则应进一步加强对塑料制品生产企业,特别是近来大幅增加的企业生产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工作,防止不法商人扰乱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