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新闻
控制煤化工过剩产能重在纠“热”

9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侯世国在京召开的首届中国煤制烯烃技术经济研讨会上表示,当前煤化工被国务院列为六大产能过剩行业之一,并不是意味着遏制煤化工发展,而是纠正其过热倾向,最终促进煤化工合理、健康、可持续发展。他同时指出,目前煤制烯烃技术尚不成熟,不适宜大面积应用。
  侯世国指出,我国多煤少油气的资源特点,决定了发展煤化工是替代石油的重要方向,是国情的必然选择。但当前我国煤化工产能已经出现了过剩,2008年甲醇产能2000万吨,产量仅1100多万吨;二甲醚年产能达到了450万吨,而实际产量只有90万吨。煤制烯烃诱人的市场前景吸引众多项目上马,目前国内在建和拟建的MTO(甲醇制乙烯)项目多达18个以上,总规模达年产1410万吨。
  侯世国认为,造成产能过剩的原因不是市场需求不足,而是对市场预测过分乐观,投资热情过高、速度过快,产能远远超过市场需求。
  他表示,今后国家发展煤化工的政策方向,一是仍然把煤化工作为替代石油的发展战略;二是清洁、节约、安全的发展煤化工,不断提高煤化工生产技术水平,研制新型煤化工装备;三是严格准入,严格项目审批;四是控制总量,稳步发展,淘汰落后工艺,稳步做好煤制油示范工程,今后3年内原则上不再安排新的煤制油试点项目;五是引导煤化工合理布局,在煤资源、水资源富集地方发展煤化工,鼓励在煤炭丰富的地方建设大的化肥项目,严格控制缺水地区发展煤化工;六是开发甲醇、二甲醚的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