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新闻
无机氟化物:靠精细化谋求高附加值

由于高端领域自主技术和产品的缺失,使得我国只能将低附加值的含氟中间体卖给外国,再把国外生产的高附加值产品进口到国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我国许多含氟精细化学品企业都处在为跨国公司作嫁衣的尴尬境地。这一难题该如何破解?
  长足进展中尚存不平衡
  曾在科研一线工作多年的氟化工专家赵立强介绍,我国的含氟精细化学品工业发展很不平衡,在位于产业链上游、附加值低的含氟中间体领域,产量占到全球的40%以上,质量与国外水平差距不大;位于产业链下游、附加值高的含氟医药、含氟农药、含氟涂料、含氟染料等领域,技术成熟、广泛推广的品种很少,产量仅占全球的1%左右,深度或终端应用产品大多依靠进口。
  他告诉记者,近些年来国内科研机构和企业在以中间体为主的含氟精细化学品开发方面投入了一定的精力,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如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在脂肪族类精细化学品、含氟甾体化合物及含氟医药与农药技术,浙江大学化学系的多氟类产品和氟盐氟化技术,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吡啶类化合物技术等都取得了可喜进展。
  此外,沈阳化工研究院在含氟农药、含氟染料技术开发方面进展良好,取得了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上海康鹏化学有限公司的吡啶类化合物、苯甲酸系列等产品供应多家国外公司;浙江临海永太公司含氟中间体产品,阜新以液相氟化技术生产的氟苯系列、三氟甲基系列产品等都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
  目前,我国氟苯系列和多氟苯系列产品在全球占有重要位置,个别品种甚至掌握了垄断地位。这类产品在我国兴起后,使得跨国公司遭遇激烈的市场竞争,最终逐渐削减甚至停止了一些产品的生产。但含氟精细化学品是一个品种繁多、产量较小的产业,我国占据优势的品种只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领域尚需填补空白。
  纵深发展将是不二选择
  从氟化工产业链来看,随着产品加工深度的增加,产品附加值呈几何级数增长。目前,国内用于含氟医药和农药含氟芳香族中间体,用于电子材料的含氟液晶、三氟化氮,用于医药和树脂的三氟化硼及相关络合物等发展较快。但总体而言,国内精细氟化工产品的开发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在赵立强看来,我国技术创新不足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由于投资风险较大、品种众多、用量不大,国家和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不够;科研人员的待遇相对较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科研积极性不高;对作为产业发展基础的含氟农药和含氟医药选型工作,国内缺乏长期性的战略投入,从而在起跑线上就输给了外国。
  在共性技术开发方面,近年来国内氟化技术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此外,含氟杂环化合物仍是原料药和中间体领域开发的焦点。一些有实力的厂家转向以含氟单体为起始原料的脂肪族或脂环族氟化物中间体的开发。电化学氟化、调聚、齐聚、催化合成、复配等技术开发也方兴未艾。另据介绍,随着环境保护标准的日益提高,难生化废水的处理技术能否取得突破,将成为影响含氟精细化学品发展的关键因素。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精细化工处处长张方指出,国内传统含氟中间体如氟苯系列、氟氯苯胺系列等产品的生产能力过剩,“三废”排放量大,市场竞争激烈,经济效益差,需要进行总量控制;作为含氟表面活性剂关键原料的氟碳醇、作为烧碱工业关键配套材料的含氟离子交换树脂及膜、为锂离子电池配套的六氟磷酸锂、为医药和农药新品种配套的新型含氟中间体、出口潜力大的六氟化硫等则是需要重点发展的产品。
  专业化特色化空间广阔
  浙江省氟硅化学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专家指出,我国含氟精细化学品未来的市场空间依然较大。随着主要国家经济的逐步复苏及纺织品出口配额限制的减少,我国高档纺织品出口的前景比较乐观,因而高性能的含氟纤维整理剂和高效活性含氟染料的需求也将较快增长;生命工程产业的崛起,使生理活性的含氟医药备受青睐;绿色农业的快速发展,则对高效、低残毒的含氟农药需求越来越大。
  近年来,发达国家迫于环境保护要求及人工成本的压力,将一些含氟中间体的产品采购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中国、印度是比较适宜的采购对象国。这趋势加大了我国环境保护的压力,也为国内含氟精细化学品工业未来的更快发展奠定了基础。应该说,我国的原料资源优势和人工成本优势以及积累的生产、研发基础和生产能力,为满足国际市场需求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为此,含氟精细化学品产业发展应倾向于专业化、系列化、差别化和特色化,走精细纵深发展之路。今后几年,我国含氟精细化学品仍将得到较快发展,但随着国内环保要求逐渐与国际接轨,预计含氟中间体的发展将基本持平或有所下降,而深度后续产品的开发、生产、应用将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