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新闻
专利“窍门”不可取

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内容,专利是企业确立自己优势地位的有力武器,不少企业为了鼓励员工进行专利发明,也制定了各种奖励措施。但笔者常发现,有人为申请专利、获取奖励会使用一些小“窍门”。

  “窍门”之一,拆分专利、追求数量。一些科研单位每年会下达关于专利的“硬性”指标,如果完不成指标,个人、项目、单位的职称评定,项目评奖,单位考核都会受到一定影响。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一条专利拆分成数个专利,以完成上级的考核指标。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降低了专利的含金量,增加了企业的专利保护成本。

  “窍门”之二,不顾质量、滥竽充数。曾有一名科研人员告诉笔者,他们单位超过30万元的科研项目必须要取得1项以上的专利,否则项目不予验收。在层层加码考核之下,一小部分科研人员不考虑发明的创新性、项目的先进性、成本的可控性,但凡有一点进展就会马上申请专利,至于专利的水平,他们很少考虑。

  “窍门”之三,照本宣科、胡编滥造。为了个人的利益和单位的荣誉,不少领导和单位以专利数量论英雄,科研人员也就“迎难而上”。现实中,部分科研人员不是在实验室里做试验、找方法,而是把大量时间花在从网络上查找相近或相关的专利文献进行拼凑,甚至连数据都是胡造的。有科研人员曾对照一篇专利文献,专门为笔者做过一次演示——按照文献上面介绍的方法进行实验,是无论如何也得不到相同的结果的。

  在知识经济时代,专利作为一种知识产权,作为企业乃至国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正凸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但笔者认为,这些为了专利而申请专利的小“窍门”,实在不可取。